一機一碼”整改大限將至 支付行業加快洗牌
隨著12月14日收單終端改造最后時限的臨近,支付機構紛紛就“一機一碼”工作進展進行表態。繼拉卡拉、嘉聯、聯動優勢、錢寶科技、合利寶、國通星驛等支付機構發文表示,嚴格落實央行在2021年發布的《關于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銀發〔2021〕259號)(以下簡稱“259號文”)之后,近日,易生支付、銀盛支付、匯卡商務、付臨門等支付機構陸續表示,已完成259號文相關要求的落實工作。對此,業內專家表示,隨著后續處罰措施的落地,未來支付行業將回歸支付業務本源,圍繞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及小微商戶開展良性競爭。
11月24日,易生支付有限公司向各合作伙伴、特約商戶發布關于重申“259號文”規范管理要求的通知。易生支付在通知中表示,已完成259號文相關要求的落實工作,目前正集中開展商戶信息排查與訂正工作。通知還要求合作伙伴、特約商戶應按照真實、完整、有效的原則,規范采集和報送商戶資料及信息;嚴格執行“一機一碼”要求。嚴禁虛假申請、批量注冊、虛假變更商戶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
無獨有偶。11月13日,銀盛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表示,積極開展商戶信息排查,并已全面完成“一機一碼”、準確上送交易信息等259號文相關要求。11月8日,付臨門支付有限公司通知稱,自2023年9月公司陸續完成特約商戶核心字段信息補全工作、特約商戶終端注冊工作、準確上送交易信息并確保在支付全流程中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等工作,截至10月底,已全面完成259號文特約商戶入網和受理終端的改造工作。
在業內專家看來,央行2021年發布的259號文是央行深化支付供給側改革,凈化支付市場環境,對收單市場進行管理和規范的重要文件。該文件明確規定,1臺銀行卡受理終端只能對應1個受理終端序列號,即“一機一碼”;1臺銀行卡受理終端只能對應1個特約商戶,即“一機一戶”。
事實上,259號文發布以來,收單市場規范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有效保障商戶交易真實性,促進支付服務市場健康發展。但個別收單機構執行監管制度不嚴、收單業務風險防控質效不足、行業各方職責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仍然存在,擾亂收單市場正常秩序。
對此,央行在9月召開了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工作會,要求收單機構進一步落實259號文,規范收單市場秩序。央行表示,將始終堅持嚴監管基調,強化監管落實,以“零容忍”態度堅決處置違法違規行為,增強“有章必循”“令行禁止”的監管威懾力,防止出現違規受益、合規吃虧的逆向激勵。保持監管規則透明和尺度一致,確保開展同質業務遵守同等監管要求,以公平監管保障行業公平競爭。
值得一提的是,259號文發布后,預留了一個過渡期,要求2022年3月1日起施行,但是從實際執行來看,這一過渡期又繼續延長。記者獲悉,中國銀聯今年1月份曾向各收單成員機構發布《關于開展終端改造工作的函》,要求各收單機構根據259號文監管要求,應于2023年5月31日前完成非標價格商戶的終端改造工作,2023年12月14日前完成剩余商戶(包含A/T條碼支付業務)的終端改造工作。中國銀聯稱,對于逾期未完成改造的終端,將按監管要求采取暫停提供轉接清算服務等必要措施,由此產生的后果由收單機構自行承擔。
對此,金融科技專家蘇筱芮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一機一碼”等政策落實,將有助于從源頭解決第三方支付行業長久以來存在的“跳碼”亂象,一方面有利于受理終端的規范化管理,防范違規使用對銀行卡秩序造成擾亂,另一方面也能夠肅清此前的收單亂象,助力第三方支付機構長遠、健康發展。
其實,隨著過渡期漸入收尾階段,259號文的相關規范也在逐步落實。去年監管部門曾要求支付機構退還因“跳碼”等行為增加的違規收入,多家支付公司在2022年年報中自曝“跳碼”違規收入賬單,個別頭部企業已退還十幾億元的違規收入。這一監管動作落地之后,業內“跳碼”行為有所收斂,今年上半年多名POS機代理向媒體反映,“跳碼”的現象已經少了很多。
“‘跳碼’未來或許不會大規模出現,‘跳碼’是可以查出來的。但‘跳商戶’在短時間內仍難以規范。”有業內知情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POS機仍是信用卡套現的重要渠道,目前信用卡套現市場混亂,牽涉利益方眾多,而“跳商戶”正式與信用卡套現息息相關。“‘一機一戶’可能意味著個人用戶無法使用一臺POS機切換多商戶來模擬真實消費。”該業內知情人士解釋。
“后續勢必有處罰措施的落地,對行業來說意味著加快洗牌,未來支付行業將回歸支付業務本源,圍繞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及小微商戶開展良性競爭。”在蘇筱芮看來,支付機構不應存在任何僥幸心理,需要踏踏實實執行新規,對此前收單領域存在的短板查漏補缺,同時嚴格商戶準入條件,利用科技手段強化支付防護網,加強商戶日常巡檢